何以云南?重走茶马古道

作者:小泊

图片



在我国西南,壁立千仞的横断山脉间蜿蜒着仅通人畜的狭窄山路,有些岩壁上至今可见深逾寸许的马蹄形凹痕。

这条与蜀道相比不知谁更难于上青天的山路,便是世界上海拔最高、最长、最险的古商道,有着“天堂走廊”之称的茶马古道。


图片

相传,唐代文成公主进藏开启汉藏文明交流的先声。

藏民发现茶叶可消腻解热;内地又需要马匹、药材等珍贵物资,这种互补性经济需求催生了茶马互市。

由川藏、滇藏、青藏三条主脉辐射成总长4000余公里的商贸网络,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。


图片

那些因互市而兴的城镇见证了不同地区的人借由商贸往来,沟通生活习惯和文化信仰,实现多元文明的交融共处。

如今,现代交通的发展让险峻的古道逐渐销声于历史中,但民族风情浓郁的茶马古道重镇留了下来,慰藉更多渴望返璞归真的都市人。


图片

大理、丽江、香格里拉是滇藏线一路向北途经的主要站点。

大理古城、丽江古城、独克宗古城内的主干道上依稀可见马蹄印记,印证了昔日马帮往来。


图片

除此之外,几乎每个茶马古道重镇都有一个叫做或类似四方街的中心广场,即城内主干道交汇形成的商业中心。


过去这里便是贸易最活跃的商品集散地,现在也是各个古城最繁华的地标。

无论是日常林立的商铺,还是大大小小的文化活动都在会在此开幕或举办。


图片

大理古城中心开阔,以五华楼为标志,在复兴路与人民路交叉口一带人流最密集。

五华楼曾是南诏国的国宾馆,建筑精美大气,登楼可俯瞰全城,一览古城棋盘式布局的规整。

夜晚灯光秀更衬得它流光溢彩,风华绝代。


图片

再往北走一点的洋人街以古时马帮贸易和近代外国游客聚集而闻名。

古老的石板路和沿街咖啡馆、手工艺品店相互映衬,大理特有的悠闲与厚重在此巧妙交织。


图片

泊心云舍·MCA位于大理古城文献路44号,只需步行数十米便能触摸千年城墙。

庭院处处都是大理风情——三栋白族风格建筑、两栋白族民居、艺术连廊上是大理艺术家画作、水系一旁矗立着印度教古门……


图片

以大理特色景观命名的专属主卧,每一间都是了解在地文化的窗口。

幽居于此,可算是真正住进了大理。


图片

四方街在丽江古城内是明确的地名、地标。

古城以此为中心呈放射状布局,街道由丽江特有的五花石铺就,防滑耐磨,能方便马帮快速集散。

现在部分建筑还保留过去马店、酒肆、客栈门前的拴马石等马帮文化印记。


图片

左邻四方街的泊心云舍·文苑,由五个院落及一座茶马古道花园合围而成,是古城内最大的院子。


图片

正门的百家姓东巴墙、庭院内白族照壁、东巴柱以及东巴文化展厅、茶马古道花园……汇集了丽江多民族的文化特色。


图片

“五心”专属管家服务更是将家的温暖和在地灵魂完美融合,让泊心云舍·文苑成为每一位泊心家人在丽江的家。


图片

独克宗古城是马帮进藏后的第一站。

整个古城建筑随山势起伏,中心区域月光广场位于制高点——龟山公园脚下,过去同样充当着商队休整、货物交易的职能。


图片

开阔的广场被传统藏式土木结构民居包围,龟山公园的大佛寺和转经塔在上方放出金辉,夜晚藏族人民和五湖四海的游客里外围成好几圈,跳起锅庄舞,高原的豪迈治愈每一个到场的人。

从前茶马汇集八方商贾,现在一曲锅庄让更远的人牵起手来,文化交流的意义在此刻具象化。


图片

距离月光广场百米之遥的泊心云舍·稿公府是一座恢弘的藏式庭院。

精美的建筑和丰富的文化藏品让这里不单是一处民宿,更是一座带来精神按摩的博物馆。

坐在红铜火炉前,手捧一碗酥油茶,茶马古道千年传奇的开端尽在这香醇之中。


图片

天堑山路,勤劳马帮,靠人背马驮便远播万里的茶饮文化,是人类为了生存而激发非凡勇气的象征。

了解何以云南,只需沿着茶马古道,再听一次马蹄声声的回响。


本文所有照片来自千库网/现场实拍

转载请注明出处

图片

阅读 35




泊心家人专线 0872-267366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