依拉草原,香格里拉有自己的阿勒泰

作者:小泊


听说过冬虫夏草,不知道有没有见过“冬海夏草”。

夏末秋初开始,这里雨水频降,湖面增大,成群的珍贵候鸟来此过冬,如蓝宝石般的湖水倒映着雪山,得名“香格里拉的眼泪”。



春夏之际,湖水退去,露出大片湿地和高山草甸。

五月牧草吐新绿,六月野花齐争妍。

从飞禽理想的栖息地变成家畜赖以生存的云南最大春季牧场,牧民逐水草迁徙,四季轮转安居,奏响了大西南的田园牧歌。


图片



如果阿勒泰是精神净土的代名词,那么纳帕海·依拉草原就是神的自留地。

每次看到春夏之际的依拉草原,总让人忘记香格里拉是一个缺氧的地方。

群山突耸,却给这里留下一大片开阔的平地,碧草如毯平铺,一直绵延至山脚。

退水后仍有几条窄窄的河道切割着牧场,提醒人们它还有河水汇入,涨成湖泊的另一面。


图片

水边牧草滋润,许多牛羊喜欢在这些地方觅食。

和家畜一起晒太阳的,还有青稞架——高原农耕区特有的标志。尤其藏区,只有在香格里拉才能看到大片青稞架群。


图片

藏地海拔高,地面温度低,架空青稞有利于日晒风干,以便脱粒和后续加工。

在秋冬时节涨水的纳帕海,立于水面的青稞架更能发挥其防水防潮通风的优良特性。

图片

青稞架只需几根高大木桩和木条搭建而成,高低不齐但结构类同,简单又实用,自古定型。

藏区人民在特殊环境中摸索出来的智慧没有轻易被机器取代,即使有了脱粒机,青稞架也没有完全在生产生活中被抛弃,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。

图片

它和经幡、白塔、牦牛一起,成为香格里拉的符号。

雕凿的痕迹,拙朴的质地赋予它自然生发的美感,如本就生长在土里的树木般矗立着,丰收时繁茂,冰雪时萧条。

现在正是闲置的时候,可以走近看层层叠叠的青稞架,将牛羊一起定格在镜头里,珍藏这只有半农半牧的藏地才会出现的景观。



图片

从独克宗古城租一辆小电驴或新能源mini环湖比较方便。

车程只需半小时,导航定位到环湖路而不是“纳帕海景区”,这样可以避免私人马场收费,真正的纳帕海·依拉草原是免费的。


图片

如果想穿藏服拍照需先在古城租衣服,做好妆造。

入住泊心云舍·稿公府有免费的藏服体验,不仅能在百年藏族老宅拍出历史感大片,还可以来到纳帕海在草原上当一回自由的卓玛。


图片

环湖游玩大概半天就够,下午回来在红铜火炉前休息,喝一杯云南咖啡,配上青稞小米饼和糌粑,香格里拉的衣食住行才算是方方面面体验过了。

图片

五月的香格里拉,雨季未到,天色晴朗,白昼越来越长,身心与牧草一起向尽头膨胀蔓延,触感在暖洋洋的光线下变得清晰而强烈。


图片

在草原上不用穿梭于人潮,不用在缝隙中摸索前行,世界就在手边,躺倒就是睡眠,不知道还有什么遗憾。


本文所有照片来自千库网/现场实拍

转载请注明出处

图片

阅读 478




泊心家人专线 0872-267366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