离开大理前,一定再吃一次

作者:小泊


大理,不仅有风花雪月般的美景,还有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。好山好水自然能孕育出丰富多彩的美食文化。


这里有“最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简单的烹饪方式”的底气,也有制作繁琐,历史悠久的古法手艺,来看看哪一样能抓住你的胃、你的心。

图片


野生菌火锅


山珍之鲜胜过海味,云南人尤其有底气说这句话。横跨夏秋冬的雨季,给大理带来漫长的舌尖盛宴。






想一次性饱览当地菌子种类的富饶,非火锅莫属。


土鸡汤做底,放入鸡枞、松茸、牛肝菌、干巴菌、羊肚菌、牛肚菌等等组成的拼盘,熬煮之后,鸡肉紧实,菌子清香,汤底醇厚,怎一个鲜字了得。


图片



菌子火锅的设计,除中间的火锅,外层还有一圈烧烤盘,这样一来煮汤、烤制兼备,鲜味迭出。


图片



火锅店一般还有菌子炒饭、炒菌子等多种吃法,各有风味。


想沉浸式体验在地生活,就在大理农贸市场赶早市,开启“抢鲜大战”,早上各类野生菌品相最佳,品类丰富,可多家对比。


图片



然后,回到泊心云舍·MCA在自助厨房,亲自将“战利品”化作一桌私房菌宴,自己做的更够味。






烤饵块


大理人的“大饼卷一切”。大米制成的薄饼,擀平涂上肉酱等酱料,自选添加小料,再包裹成“饺子”形,在炭火上烤得外脆里糯即可。


饵块皮有嚼劲带着炭烤的脆香,小料有鸡柳、甜肠、煎蛋、油条、土豆丝、豆芽、泡菜……丰俭由人。





喜洲粑粑


面团夹肉或夹红糖制成的烤饼。将面团揉透再用精油分层,就是制成“破酥”的关键。


图片



刚出炉的烤饼滋滋冒油,香味扑鼻,面皮掰开,层层叠叠,摔在地上能破成几瓣,又称“破酥粑粑”。


图片


稀豆粉


白豌豆研磨成粉,做成细腻豆糊,加入花生碎、油泼辣子、花椒油、葱花、香菜等调味即可,有的还会用豆糊裹住米线,或蘸油条,黏糊咸香,是常见的大理早餐。





南涧锅巴油粉


同样的豌豆美食,南涧油粉长得像蛋糕,吃着像凉粉。


图片



一层金黄锅巴,一层透亮凉粉,层层叠叠,金黄油亮,远看像千层蛋糕,吃起来既有锅巴的绵韧,又有凉粉的软弹,口感丰富。


淋上木瓜醋、辣椒油、花椒油、花生碎、葱花香菜等多种调料,酸甜辣兼备,滋味无穷。


图片


烤乳扇


用木瓜制成酸水,在锅中熬煮,牛奶倒入锅内,蛋白质在酸与热的作用下凝固,把凝块夹出用手揉叠挤压,排出水分直至表面光滑,延展性到达最佳状态。


图片



将其缠绕卷在竹竿上,晾干后呈扇状,即乳扇。


生吃蘸白糖或蜂蜜,也能炸、烤、蒸,烤乳扇一般会刷一层玫瑰酱。




诺邓火腿酥


诺邓火腿因《舌尖上的中国》出圈,又因《去有风的地方》翻红,千年白族古村和井盐文化造就了其悠久的腌制历史。


图片



火腿酥内馅由诺邓火腿以蜂蜜调味制成,咸淡适中,香而回甜,回味悠长,外皮酥松香软,麦香十足。


刚出炉或在微波炉里加热后,风味更佳。


图片


鲜花饼


鲜花饼是大理人把花吃出花样的“代表作”。


图片



以云南重瓣玫瑰入馅,内里花香沁心,清甜湿润,外皮层层分明,酥香掉渣。


饼皮除原味外,还有抹茶、紫薯等创新口味,从颜值到味道都深得人心。


图片



让土地的馈赠,化作舌尖的记忆,来大理,把风花雪月间的人间至味成为旅途中最难忘的注脚。


本文所有照片来自现场实拍

转载请注明出处

图片

泊心家人专线 0872-267366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