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云姑娘
跨过那方高高的石门槛,仿佛便将门外古城里隐隐的喧嚷都留在了另一个世界。脚下是光润的、带着岁月纹理的瓷砖,朝四面八方延伸。院子一侧,是潺潺的一道浅渠,清清亮亮的水,从玉龙雪山而来,带着凉沁沁的意,不舍昼夜地流着,那汩汩的水声,便成了这院落永恒的、低低的耳语。
院子是敞亮的,纳着丽江那过分慷慨的阳光。天,是一种醉人的、近乎透明的蓝。几株高大的花树,是恣意烂漫着的,一树一树的,粉的,紫的,热热闹闹地堆在枝头,像是憋不住满心的欢喜,非要在这澄澈的空气里燃烧起来不可。墙根上的花,是明艳艳的黄,秋日的雏菊在光里更加耀眼,能看见里头纤细的脉络。阳光从花叶的缝隙里漏下来,在地上洒开一片片晃动的金箔,随着微风,轻轻地摇。
这光与影,这水声与花色,都是活的,是有脉搏和呼吸的,这便是那“生气”了。它不是喧嚣,而是这般静默而又磅礴的生命力,自顾自地绚烂着,充盈在院子的每一个角落。
泊心云舍·文苑,名里便带着几分书卷的静气。走进大堂,是木头的温润气息扑面而来。那窗格雕着细密的花样,将外头明烈的日光,切成了柔和而斑驳的影子,淡淡地印在书案上,印在素净的茶台上。案上有一卷未读完的书,纸页被风吹着,懒懒地翻过一页,那簌簌的声响,反倒更衬得满室幽寂。
我便在这窗下坐下,泡一盏当地的滇红。看那纤细的茶叶在杯中缓缓舒展开来。水汽袅袅地升腾起来,带着一丝清冽的甘香,模糊了眼前的景致。这时候,耳朵便变得格外灵敏起来。窗外,似乎有松鼠翻过屋顶,爪子轻碰屋瓦的声音,渐渐地远了。
这份静,不是全然的空寂,而是有层次的,丰腴的。它包裹着你,却不压迫你,像一袭极轻柔的旧绸衫,贴在人身上,凉凉的,滑滑的,让你不由得将一切的紧张与焦躁都卸了下来。心,仿佛也成了一池静水,那些纷繁的思绪,都慢慢地沉淀下去,最后只剩下澄澈的底。这便是“泊心”的真意了罢。
日头渐渐偏西,那灼人的白亮,化作了温存的、金红的余晖,给院里的白墙、木檐都镀上了一层暖暖的边。热闹了一日的花朵,也仿佛倦了,收敛了些许光芒,颜色变得沉静而温柔。夜色从墙角、从渠水里,一丝丝地弥漫开来。我踱步出门,走入古城纵横交错的脉络里。
夜的古城,是另一番光景。店铺里的灯一盏盏亮了,光晕是黄黄的,暖暖的,将那些琳琅的货物照得如同梦境里的珍藏。游人是多的,但并不觉得扰攘,那笑语声、脚步声,混着渠水的声音,都像是这古城夜曲里和谐的声部。我走着,什么都可以想,什么都可以不想,便觉着自己成了一个自由的人。这满城的灯火,与方才那一院的清辉,一闹一静,竟奇妙地融为了一体,都成了这方天地悠然自得的呼吸。
回到文苑,推开门,满院的月光正等着我。它如水一般,静静地泻在庭心,那石,那树,那花,都像被牛乳洗过了一样。白日里的一切生动,此刻都沉入了一种更深沉的宁静里。我立在阶上,久久地,仿佛自己也成了这角落的一部分,成了一块被时光磨得温润的石头,或是一株在月光里悄然呼吸的植物。
这一日的丽江,便在这生气与宁静的交织里,悠悠地,成了我心头一幅不着痕迹的织锦。
本文所有照片来自现场实拍/千库网
转载请注明出处
© passingcloud.cn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67867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