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清天下秀

作者:小舍



为什么要登山?


刘勰说“登山则情满于山,观海则意溢于海”,杜甫说“会当临绝顶,一览众山小”,孟郊说“试登山岳高,方见草木微”,葛洪说“登山远望,方知天外有天”。





而登三清山,则是要去看那河汉万里间,群峰攒簇,奇峰怪石数不胜数,云雾宝光叹为观止,珍树仙葩旷世罕见,灵泉飞瀑与丹井玉液媲美,腾蛟起凤卧虎藏龙于幽谷溶洞。





登三清山,首看峰林奇石。诗人陈运和亦形容它是“峥嵘的,都是活着的史话;竞秀的,都是长存的经典”。


花岗岩被14亿年的漫长时间和沧桑风雨,打磨出峰峦、峰墙、峰丛、石林、峰柱、石锥......姿态各异,无不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。





三清山之名也正是来源于此。“玉京”、“玉虚”、“玉华”三峰峻拔,犹如道教所尊的玉清、上清、太清三神并肩列坐其巅,遂得名三清。


六十四座有名可数的奇峰,或孤柱擎空,或峥嵘崔嵬,或翠叠丹崖,或利刃出鞘。





东方女神端坐于山巅,司春女神,秀发披肩,手捧青松,微笑注视;巨蟒出山兀立于深谷,形似巨蟒,头大尾小,身姿昂起,蓄势待发。


另有一石峰如老僧端坐,左手抱琵琶,右手拨弦;又有一峰形如观音大士面僧而立,煞似凝神聆听琵琶仙乐。此为三清山景中“三绝”之一的观音听琵琶。





一路又见万芴朝天、狐狸啃鸡、国舅悟道、五老拜三清、仙人指路、犀牛石、鹤寿顶、蜗牛戏松、葛洪炼丹、狸猫待鼠、仙姑晒鞋、老庄论道......山路蜿蜒,峰丛回环,远近高低,各有不同。





登三清山,要看雨后云海。能看云海的地方那么多,但三清山的云海,却能令人恍入仙境,忽至蓬莱。


雨后放晴的道教仙山中,茫茫云海,氤氲缭绕,本就变幻莫测,浩瀚无际,山风袭来,更是推波助澜,翻涌奔腾,惊涛拍岸。





群峰和青松在云雾中,若隐若现,恰似一幅缓缓流动的水墨山水画。晨曦日暮之时,光影和彩霞又为云海添上瑰丽色彩,犹如九天玄女的霓裳,缥缈梦幻。





无论是在西海岸看云涌成海,还是站在阳光海岸的乾坤玻璃眺台俯瞰山河,亦或是在凌驾于数百米的悬崖峭壁上极目远视,都好似脚踏浮云,身披雾纱遨游于仙境之间。





登三清山,一路都是奇松林立。三清山的青松,有背靠山石者,有斜倚山崖者,有破出栈道者,无一不各具形状,绵延十余里。





或亭亭玉立,或盘虬卧龙,或华盖如冠,或伸展如扇,有人见其苍劲,有人见其古朴,有人见其清秀,有人见其秀丽。





在通往三清福地的路上,有一片郁松林,林海涛涛,层层叠叠,郁郁葱葱,驻足于此,感受“静听松风心自凉”的清幽意境。





登三清山,更不可错过日出日落的盛景。日出之时,璀璨夺目,犹如神光乍现,傍晚时分,日落西沉,洒落一片霞光。





玉台,取《楚辞·九思·伤时》:“登太乙兮玉台,使素女兮鼓簧”之意,是晨观日出、昼观神光华彩、夜观云海晚霞的佳处之一。





也可以漫步于阳光海岸之上,静赏三清山日出云海的瑰丽景观,夕阳西下,便在西海岸看日落山岗,晚霞漫天,缓步归家。





登三清山,也要感受三清福地的道家玄妙。“殿开白昼风来扫,门到黄昏云自封”,道出了仙境福地,风拂云绕,虚幻缥缈,香火袅袅,清净不染世俗。





而以三清宫为中心,前后两殿象征着道教中的阴阳二极,山中的景点建筑,便向四面八方辐射,犹如一幅道家太极八卦图,融自然之景于一体,相互因借,相辅相成。





风门、逍遥路、众妙千步门、冲虚百步门等,动与静、虚与实、巧与拙、藏与露,往往于迂回曲折处豁然开朗,于山穷水尽处柳暗花明。


风雷塔、龙虎殿等,借势造景,借景传神。沉静古建筑,以日月之运行、山峦之起伏、云海日出之变幻为背景,景愈藏而境愈深。





登三清山,也要去山林深处睡一晚。绕过弯弯曲折的山路,驶进青翠山林与云雾深处,三栋赣东北风格的别墅映入眼帘——泊心云舍·山墅,青山脚下,白墙青瓦,山林深处有人家。





踏上院子里的汀步,抬头看山外青山,楼外楼。大堂里,沏一壶清茶,在满墙的书香中,修禅悟道,内求于心。





院后的水榭池鱼,借山林之势,引山泉入池,顺其自然。几缕藤蔓垂落,游鱼往来,涟漪点点,颇有山水之乐。





山间的露天无边泳池,一池碧蓝,波平如镜,倒映着晴空万里,青山连绵。时节已至冬日,三清山却不见萧条,仍然郁郁葱葱,只有红枫如火,暗藏着四季的轮转。





宿于此处,清晨起床,云捲枝头鸟啭凉,三分静谧捻晨光。待到傍晚归家,晚风阵歇游丝尽,留得归云在屋山。




本文所有照片来自现场实拍

转载请注明出处


泊心家人专线 0872-2673666